首页>名家指导

叶圣陶:藕与莼菜

2018-04-04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分享新闻到: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洗濯得这样洁白,才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户户了。这样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上海,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就要供在较大的水果铺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就是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爽利。切成片送进嘴里嚼着,有些儿甘味,但是没有那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是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的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取得这样方便,当然能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上海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瓶装的西湖莼菜,他送给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所恋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1923年9月7日)

写作借鉴】

  1.乡愁是文学永久的主题。说到莼菜,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讲的是西晋一个叫张翰的苏州人,远在洛阳做官,某一日,秋风乍起,让他想起了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当即便丢掉官职,命驾而归。由此,千百年来,“莼鲈之思”便成了思乡的代名词。叶圣陶先生也是苏州人,对于故乡,他也有着同样的眷恋和思念。张翰是用一种近似行为艺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乡愁——以一种超越于世俗功利、简单纯粹的态度来看待人生,使本来并不起眼的家乡吃食成了难以舍弃的情思凝结之物,具备了浓郁的审美意味。而在本文中,叶圣陶则是运用文学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藕与莼菜”这两种故乡的产品。其实,主要的也不是这两种物产本身,而是它们和故乡、故乡人之间的关联,是它们所凝结的对故乡的感情。请你比较这两种“乡愁”的不同意味。

2.本文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故乡的藕与莼菜与城里的进行了比较。先给我们描绘了围绕着“藕”的一个个劳作场景:在秋日的清晨,男人和女人挑着担子走过街巷,在池塘里精心洗濯,在街边随意售卖……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朴实、健康、美丽、自然,只有这种环境中的藕才能具有甘美的滋味;而一旦离开了这样的环境,到了城市中,即便是同样的东西,也失去了原本的味道,不论是街上卖的,还是家里吃的,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感觉了。这种差别,归根结底来自于城市和家乡不同的环境,城市中多的是“豪华公子、硕腹巨贾”,和他们所营造的“待善价而沽”的儇薄风气,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般人就难以吃到真正新鲜的藕了,即使偶然吃到,没有了乡村生活中淳朴天然的风土人情做背景,其感觉也会大大不同。莼菜同样如此。家乡可以天天吃到的寻常菜肴,城市中只有上馆子才可能吃到,偶尔才能尝新的感觉与故乡“日餐一碗”的感觉应该也是大相径庭的。看来,对于故乡的情感,说到底恐怕还是对故乡人、对故乡风土的情感。请你仔细品味文章里这些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叶圣陶说,“所恋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多数时候,所恋的并不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的心里常常会怀着乡愁。那么,请问你的心中有过“乡愁”吗?请你和父母交流一下,你的寄托在哪里呢?请写一篇你和父母共同的乡愁散文。


更多阅读
  • 吴思敬:少年情怀总是诗..

    2024-01-22

    2024年新年伊始,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南方的两家出版社一下子推出了谢冕先生的两部诗文集《昨夜闲潭梦落花》和《.. 查看详情
  • 吴思敬:谈邵洵美的诗

    2024-01-05

    在中国新诗史上,邵洵美是一位独具特色,但又饱受争议的诗人。邵洵美的诗歌属于特定时代、 特定阶层的文人写作,.. 查看详情
  • 黄发有:从史料中寻找并发现历史..

    2022-11-30

    秀涛的学术路子走得沉稳而端正。相信他在不断反思自己的基础上,会继续拓展,勇于探索,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查看详情
  • 毕飞宇:关于乡土文学的一点浅见..

    2022-11-17

    从我写作的第一天起,我的写作就出现了“对半分”的局面,一部分和城市有关,另一部分则专注于乡村。这不是什么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