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届盛况>全国十佳小作家

​源于那份对生活和写作的热爱——小作家徐尚斐

2017-09-30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分享新闻到:

徐尚斐.jpg

源于那份对生活和写作的热爱——小作家徐尚斐

 

徐尚斐,女,16岁,广东省深圳中学高一学生。该生品学兼优,爱好广泛,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多次获得学科竞赛奖项,其中于2005年获国际中学生美术创新一等奖。同时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006年代表深圳中学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从小学开始,她就在写作方面表现出了特长,现已在《深圳特区报》《特区教育》《21世纪英文报》等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10余篇。

 

>> 获奖理由

 

对人性、社会、环境的关注,使徐尚斐的文章具有了丰厚的内涵。作为一个中学生,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直达本质难能可贵。她流畅的文字里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给人产生一种大美的感动。

 

>> 成长之路

 

女儿徐尚斐写作之路

徐冰峰

本次大赛组织者的要求促使我们初次系统阅读了女儿徐尚斐的主要作品。在阅读中,我们为女儿的写作才华而欣喜,为本次大赛组织者注意到女儿的写作才华而感激。我们感觉女儿写作的“成长”,更主要的表现在她对人生和社会的孜孜以求的关注、思索和参与,以及深蕴其中的求真、向善、爱美精神品格的不断升华。这一精神历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依次提升的阶段: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感悟,对人与人生的思索,对人与社会的评判。当然,伴随始终的还有写作方法的由稚拙、单一,到相对圆熟。

感悟:人与环境

女儿小学五年级写作的《蔚蓝的海洋》是获2001年深圳市“海之梦”童话故事大赛二等奖的作品,也是女儿五年级获奖作品。该文不仅激发了女儿的写作热情,而且显露出女儿作品对社会生活关注的端倪:从切身的最易感知的人与环境的关系生发开去,“感悟式”地作出对人和外部社会的价值判断。尽管这判断限于孩提时代的阅历,难以诉诸对现实生活的铺写,在写法上也多采用简单的夹叙夹议,但却于稚拙、单一中,洋溢着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基本评判:

人并不都是那么坏的,只是那些想占有地球的大魔头,组织成了一个‘魔鬼皇宫’,他们到处毁坏森林和海洋,善良的人们虽然也想出了各种办法,但总是不能彻底除掉他们。

…………

阿尔曼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恐龙,用她那两只坚硬的前爪和庞大的身躯,开始了与“魔鬼皇宫”里那群凶恶、狰狞的魔头们的殊死搏斗。当杀死最后一个魔头时,她自己也倒下了。

…………

从那以后,海洋又恢复了她的蔚蓝。可是,每当人们在欣赏她的美丽和壮阔时,却并不知道,这是用阿尔曼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这样的感悟还出现在女儿小学至初中阶段写作的,以2004年2月获“全国首届校园诗歌散文写作大赛”二等奖的《冬季的回望》《感悟秦淮》和收入《童心》(作文选集)的《堆雪人》等为代表的其他作品中。在《感悟秦淮》中,“我”对秦淮河今昔的深切慨叹,深蕴着对人们破坏环境的丑行劣迹的无言的鞭挞:

听老人们说,早在几十年前,秦淮河的白昼也如夜晚般可爱:小伙儿们成群地在河里游泳,姑娘们在河边洗着衣服,老人们坐在清澈的河水边聊天……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然而,素有“清可见底”之誉的秦淮河,如今,在人们眼中已快变成了老舍笔下的“龙须沟”:白天的秦淮河随处可见垃圾、废品,烟头、纸屑经常在河面上“翩翩起舞”。

我不想亲眼见证她的现在,在我的眼中,秦淮河应该永远是美的象征,她是一股清泉,应该永远流在人们的心底……

这次去南京,我也没在白天,而是在晚上游的秦淮。

  

思索:人与人生

 

2003年,女儿开始就读于深圳中学初中。作品的思想轨迹渐趋转变,由此前感悟人与环境关系,转入对人与人生的思索。人,人生价值的评判,人性善恶是非的分野逐渐取代了原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作品的主调,尽管其中的思索还显粗糙和有局限。写法上也由较多的夹叙夹议提升为叙述、议论、抒情与说明交融,文笔显得成熟、灵动了许多。

刊载于2006年2月28日D3版《深圳特区报》的《鲜美的时刻遇上世界》,则就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超级小童星秀兰·邓波儿在荧幕上展现的“鲜美”形象,对人生与时代的关系作出了恰当的诠释: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生存价值,人生的“鲜美”在于活在自己所处的时代。

 “如果我还能再活一遍, 我将不会对我的一生作任何改变。”啊,秀兰在最鲜美的时候把艳丽展示给了世界!朋友,对于那些已故的我们的恋人,我们的爱戴者,不必伤感,我们应该庆幸,庆幸他们已永久地活在了自己的那个年代里。

《岁月·脸》概括表达对人生之美的认识: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永葆脸面上的美丽,却可保持心灵最本源的那份美;我们无法挣脱开造物手掌的时光,却可以纳须弥于芥子,“石火光中寄此身”,做一个“大人格”的人。

守着心灵那一方宁静的美,任凭岁月流逝我心依然。

随着学习领域的拓展,这种对人与人生的思索,在女儿的一系列英文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2003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中学生英文读后感大赛”一等奖的《Jane Eyre — A Beautiful Soul》(英文),是女儿被感动得流泪后率而成文的作品。文中对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认知虽然还有偏颇,但直白的偏颇却足以显示思索的深入。

 

评判:人与社会

 

进入深圳中学高中以后,生活和阅读拓宽了女儿的思想视野,作品展示出以她对人与人生的思索为中心,进而与整个社会生活对话的思想张力。写作方法也以议论为主,兼取他法而显出技巧的相对圆熟。

《说“学习的奴隶”——读〈寂寞圣哲〉》有感于中学的“应试教育”,“不得不对我们面临的‘学奴’现实的严峻发表一些评论”。

我们常常能看到“××大学”高材生卖肉、卖糖葫芦的报道。呵呵,表面上是趣闻,可更深处,它隐藏着教育制度的悲哀:学生中只会考高分的“高分低能”现象比比皆是,本该天真烂漫的学生竟成了考试制度的“奴”!

《人性本应简单——电影〈千里走单骑〉观后》对人们如何坦诚相见,就影片的情节作出了很具悟性的理解:

儿子爱看面具戏,直到最后他才发现:藏在一个个面具背后的竟然是自己:唉,父子俩恩恩怨怨,终究是在跳一场人性的面具戏,殊不知藏在两张面具下的爱的真挚。

人性本应简单。也许只有我们摘下面具,素面相视时,才能拥抱,才能看到那颗炽热真诚的心。

《自然、人性、家园与爱的诗——〈大河恋〉观后》认为“一条大河,一个家庭,但它绝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对生长在蒙大拿大布莱克河畔的保罗和诺曼兄弟的人格魅力作了个性化的解读:

我崇尚自然、崇尚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崇尚弟弟保罗的狂放不羁,同时崇尚哥哥诺曼的严谨务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宁静,该狂放时则狂放,当严谨时则严谨,让人性增添光辉,让生活绽放光彩。

《丛飞现象二三感》对丛飞这位出现在深圳的“和平时代英雄”博大的爱给予了高度的赞美:

是丛飞,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不只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还是一个有着至纯至美的大爱的世界。爱,镇守着精神的家园,让拥有它的人的生命丰富起来,给拥有它的人带来不死的希望,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口。爱,成了一种气节。

 

结  语

 

反观当代中国,毋庸置疑,中学生的作文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已经形成了一种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全面模式化的新型 “八股”;掌握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准备中考、高考的学生获取考试高分的不二法门。在这种情势愈演愈烈的今天,难道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地坐视下去吗?难道当代中学生的文风不应当从对人生和社会的积极关注、思索中,寻求平淡文章所蕴藏的朴素的力量,寻求求真、向善、爱美等内在精神品格的不断升华,寻求富于时代意义的创新吗?

正是本着这种认识,我们积极鼓励女儿参加了本次“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同时,我们也感谢大赛的组织者给了我们的女儿提供了一个从“新作文”,而非“应试作文”的角度认识自己作品的机会。

 

>> 写作自白

 

源于那份对生活和写作的热爱

 感恩人们

初次品出写作的韵味是在小学五年级。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参加了市里举办的“海之梦”作文大赛,在父母、老师的鼓励下写了一篇名为《蔚蓝的海洋》的童话作文。那时,对于我来说,写作只是道出自己心声的途径之一,并没有想到写作还能为自己带来了荣誉与激励。细心想来,也许正是那次所获的荣誉与鼓励使得我在其后的日子里,更加投入、更加自信地写作。

感谢父母和老师,是他们,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教会了我如何去欣赏这个世界的美;是他们,在我迷茫时高悬起点燃了的火把,告诉我:有希望在,就有前行的路。更是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给我以指引,告诉我人间最美的故事,让我看见了人性的光辉和人生境界的高远。

感受生活

不得不说,写作在我是一种关注社会、关爱人类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写作赖于对生活的感知和思考。当我们对于所处的时代和所拥有的人生有了一定的阅历与思考时,应当将自己的见地记录下来。所谓的“好作文”,自然就是有着作者独到的见解,能传达时代心声的文章。这,便是我写作所追求的境界。

为世间一切美丽所感动之后,我总爱提起笔来,将那一瞬间的所思所感,那一刻的世界与我的思绪,清晰地记录下来。作文在我笔下就像是摄影师手中的照相机,每一刻对世界的感动与激情都被永久地定格。

在我,写作已远不仅仅是为了在高考考场上多拿两分,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状态。每一次将世界的美好记录下来后,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感谢上苍,让我有幸生存在这一方富于诗意的土地上,感受着风霜冷暖、人世凉热。

相比之下,华美的辞藻、细致的雕琢所赋予文章的意义远不及文章深刻的立意、隽永的思想,有感而发、关注社会、关爱人生。我相信这将是写出优秀作品的永恒真谛!

感激书刊

应当庆幸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优秀期刊:《读者》《散文》《青年文摘》《凤凰周刊》……是它们,为我们提供最新资讯,展示时代精神,我们是需要这些期刊长时间陪伴的;另外,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当然是值得阅读的,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反复品读。这样,每一次都能得到新的思考、新的认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当然,在获取知识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在我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给自己布置一个话题写作,这样一来,不仅能让知识得以融会贯通,还能锻炼自己的文笔,培养写作的思维方法。

感言写作

我们写作,源于那份对人间质朴情愫的感动;我们写作,源于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类的关爱;我们写作,更源于那份对生活和写作的热爱……

 

>> 代表作选

 

岁月·脸

 

老百姓常说:岁月不饶人。何为其然?也若是早两年,还是黄毛丫头的我定不知这其中的玄妙。但如今,每每看到母亲提及“好好学习,要珍惜黄金般的年龄”时,我似乎体会到了母亲内心的那份悲凉与无奈……

翻开保存了几十年的家庭像册,霎时一位妙龄少女吸引了眼球——那竟是母亲年轻时的留影!唉,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言:造物主骗人的手段莫如斯。往昔红润如桃花般的面庞不知何时已爬上岁月的年轮。不信?眼角边的鱼尾纹便是最好的见证!

窈窕淑女虽已成了中年妇女,但在我心中,她依旧美丽动人。不像周围的同学,我始终和母亲保持着朋友般的关系,因为,母亲仍旧保持着孩子般的心灵,两代人之间恰如一代人的关系。而你又能说,岁月变戏法,脸变了,而内心的那份纯真、那份年轻也必将衰老吗?

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还是第一层面上的脸,这种脸保持期不过十载,若人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么时过境迁,心灵将随之一同衰老。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妪?”稼轩与老伴相与枕藉于大自然之景之下,晴天方好,人虽已双鬓斑白,可老两口还在“醉里相媚好”,其童真之心可见一斑。虽然脸上的美丽已逐渐褪去,可其内心深处一般更深层的美却无不使人叹为观止。

岁月虽然使脸上的美逐渐褪去,但他们心里还有一个脸,这个脸无论岁月流逝,风吹雨打,始终保持着人类心里一方最本原的美。

岁月推着人走,推着人来到这个世上,又推着人逐渐衰老,最后把人推进了遥远的地方。但这只是造物的主宰,而正如苏霍姆林所言:人类,才是这个星球在灵魂上的主宰。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永葆脸面上的美丽,却可保持心灵最本源的那份美;我们无法挣脱开造物手掌的时光,却可以纳须弥于芥子,“石火光中寄此身”,做一个“大人格”的人。

守着心灵那一方宁静的美,任凭岁月流逝,我心依然。

 

别唤醒她

——千年古镇

 

去了一趟婺源。

汽车在重重的山路间蜿蜒前行,远远瞥见她的倩影,隐约伏在远山的山凹——颇有些桃花源的味道。

站在蓝天之下,芳草之上,静观周遭,不得不为她的“造化钟神秀”而仰慕。这里,没有通都大邑的喧嚣,终日萦绕耳边的是阔别甚久的鸟鸣声、溪流声……一切声音都是彼此融洽的,和谐得浑如天籁。这里,没有蹿流蠕动的人群,取而代之的是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人与大自然已充分融合,构成了大自然乐章上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清晨,农家小院雾霭氤氲,薄薄的、轻轻的,朝阳透过婆娑的树叶,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房檐上——这里,一切都沐浴在大自然的造化之中。

 “你们这儿真好!”同行的城市人忘情道。

 “哪有你们城里好?到处是高得见不着顶的房子,还有满地乱跑的汽车!”

我们无语。

那位老乡说的是实话,城市看起来是比乡下阔气得多,然而,殊不知鳞次栉比的高楼无情地遮住了远眺的视线,楼外还是楼,即使视线可以转弯也会被它们拉扯得疲惫交加。推开窗户,一股混凝土与柴油的气味交织在一起,扑面而来,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身心的痛苦折磨;天很灰,地很暗,人很多,树很少……这一切,组成了一个浮华的名词——城市。

我一直在想,婺源能保留今天如此古朴的建筑,如此清新的环境,是不是与她长期以来未曾被开发有关?

很难想象开发后的景象:商人来这儿淘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被砍得光秃秃的山上修着盘山公路……

别唤醒她了,这千年的古镇。这里,才是大自然灵魂的栖息地。这样的地方,现在的中国还有多少呢?

想到这里,我有些愧疚,愧疚我们胶皮的汽车轮胎践踏了这古朴的土地;愧疚我们带来的城市的污浊气息弄脏了空气……

城市人,别再伤害这些古镇了!

我想,我不会再随家人“驾车”去诸如婺源这样的古镇了。

清晨,我推开乡间的门扉,听着嗷嗷的鸡鸣,和煦的阳光笼罩着整个村庄,如薄纱般的轻雾朦胧了视线。恍忽间,我仿佛瞥见了那个已逝去多年的桃花源村——那个未有污秽的、纯洁的地方。

提起箱子,

我轻轻地走了,悄无声息,

远了,远了。

我驻足回望,

她已隐在雾霭深处。

 

感悟秦淮

 

常忆起南京,常忆起秦淮,听老人们诉说古老秦淮的故事……如今,儿时的记忆已渐渐淡忘,唯余那对秦淮的依稀眷恋……

正值秋夜,伴着朦胧的月光,我在妈妈身旁,依偎着小舟的船舷,小舟荡漾在秦淮河微波粼粼的河面,好一番美景!河道两旁一个挨着一个的酒家仍保留了古老的建筑特色,隐隐约约能听到酒家的笛韵笙歌和悦耳的叫卖声。

近了,近了,夫子庙的船坞边依旧泊着数只龙舟画舫。桨声、灯影、龙舟、画舫和眼前的酒家、舞榭、歌台浑然一体。我似乎懂得了杜牧“夜泊秦淮近酒家”中对秦淮的无限情思。

小舟缓缓地行在河面,舟上燃着油灯,散出一簇簇带着黄晕的光。船夫静静地吹着笛子,不禁让人想起了《渔舟唱晚》那平静的夜色,那动听的琴弦,那晚归的渔舟和舟头遥望着自家灯火的渔夫……

小舟中的笛依旧悠扬,但已听不到河岸上酒家里传出的悦耳的叫卖声了,久远的笛韵笙歌也都已消散去了,唯余秦淮河仍笼在薄霭和微漪里浮光跃金。

桨声灯影间,我的思绪也随着秦淮河水流向远方……

被誉为南京“母亲河”的秦淮河,横贯南京腹地,穿行于丘陵起伏、岗峦绵延的山区和平原,蜿蜒曲折,全长五公里,又名“十里秦淮”。千百年来,她哺育过两岸多少儿女!

秦淮,更是一个个文人雅士所向往的地方,这里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袒腹东床”的故事,也有王献之迎妾桃叶于渡口的传说。世代相因,传为佳话。“画龙点睛”“青梅竹马”的典故也都出自这一带。

听老人们说,早在几十年前,秦淮河的白昼也如夜晚般可爱:小伙儿们成群地在河里游泳,姑娘们在河边洗着衣服,老人们坐在清澈的河水边聊天……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然而,素有“清可见底”之誉的秦淮河,如今,在人们眼中已快变成了老舍笔下的“龙须沟”:白天的秦淮河随处可见垃圾、废品,烟头、纸屑经常在河面上“翩翩起舞”。

我不想亲眼见证她的现在,在我的眼中,秦淮河应该永远是美的象征,她是一股清泉,应该永远流在人们的心底……

这次去南京,我也没在白天,而是在晚上游的秦淮。

 

 


更多阅读
  • 全国十佳小作家:刘峥岩..

    2023-08-15

    查看详情
  • 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

    2022-09-22

    金载阳同学身上有着比较典型的“文学青年”的特质:涉猎宽泛,善于思考,总是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哲理和诗意.. 查看详情
  • 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

    2022-09-20

    赵婕妤的作品,体现了她对生活独到的关注、对写作富有个性的追求。她把目光投向了同龄人笔下不多见的社会群体.. 查看详情
  • 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

    2022-08-10

    吕易欣是一个文雅、有内涵的女孩。她善于观察和体验,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常常有着细腻而独到的思考,能够发人所未..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