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获奖佳作

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选(十)

2018-10-30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分享新闻到:

63658PICYbd.jpg

静之思

□ 王子衿(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一)

 

回拢所有的浮华,与静对语,灵魂深处的声音便开始蔓延。

静,是沉淀的声音。它是沉默在笔尖和心头的呐喊,是对生活沧桑的无声倾诉,亦是看惯世事无常之后释怀一笑的从容与达观。

静,是动态的烘衬。它让暮色四合时的袅袅炊烟愈加亲切温厚,让月光中惊起的几声鸟啼愈加清脆悦耳,让和煦的日光在午后更加温馨柔和。

静,是大道至简,是返璞归真,是山野中的一株幽兰。余秋雨曾感叹,“江南小镇是否会淹没在现代的时尚之中?”当城市化的高速列车载着诱惑飞驰而来,静谧的小镇被寻求宁静之人打扰得不再宁静,喧嚣的都市文明正在一点点侵蚀着尚存着点点宁静的乡村。我们是否应该感到忧虑,当所有人都沉浸于喧闹之中时,谁来守护那只能在静中传承的精神文化,谁来守护人们内心的那片净土?

静是一种力量。拥有安静,心便有了沉潜的能力。这种沉潜的能力,是对生命的思索和坚守,能让人的灵魂获得梳理、总结、提升,获得智慧和韧性。“苏州,是中国文化静谧的后院。”当人们对这个沉寂百年的地方抱以无足轻重的远观心态时,苏州百姓却突然爆发了,讨伐“九千岁”魏忠贤的五人,也成了“有重于社稷”的英雄。也许,正是苏州沉寂的百年时光,才孕育了一场大义凛然的革命运动。这种静,要么是历史长卷中大段的空白,要么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历史上短暂的静,将民族中永恒的精神保存得无声无息。

静,更是一种心情。是超脱于名利之外的心之安宁,陶潜的“审容膝之易安”,正是以南山之静,衬托其易安之居之静,彰显其内心之静。采菊东篱,把酒黄昏,那份“悠然”的娴静,如莲花般,鉴映着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浊浊于俗尘”的清廉情怀。而诸葛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谓把“静”字拓展到了至高的境界。倘若没有宁静的内心,就容易心浮气躁,容易被世人的言语蒙蔽视线,这样的人,又怎会走得远呢?

静,更应是一种自我审视。在淡静中审视自我,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安静下来的你,头脑清晰,更易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内心的波澜。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能够辟一处宁静的精神寓所,更是弥足珍贵!

宁静和沉默是深厚的语言,喧闹和浮华是浅薄的表情。一颗宁静之心,让我们把芜杂的世间看得透彻清晰,让我们摒除心中杂念奋力追求而不致遭受生活的羁绊。故《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庄子也告诉我们: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心若静,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 。

心难静,则杂念丛生。纵观历史,凡有所成就建树的人都有一颗安静的心,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煎熬。司马迁静心著书《史记》,靠一颗静心;钱钟书爬罗剔抉,终成巨著《管锥编》,离不开一颗静心;黄旭华三十年没回家背负“不孝”骂名,却让我国的潜艇“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靠的更是一颗静心!我都想说那些挑灯夜读的仕人,为那关系命运的科举,是不是也该锻造一颗宁静之心,不然,怎么下得如此功夫?尽管,他们为官场、仕途、名利而奔波奋斗,没有陶渊明那种洒脱、归于自然的超然心态,但是,在闹市与书房、玩乐与拼命之间,他们选择的,应该是那份甘于寂静的静。尽管这只是一时的,尽管这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后便销声匿迹,这静,也终具有“致远”的原动力和魔力。

静是一种美,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纯净和清明。如果你懂,那么就请停下日夜不停的脚步,换一个安静的没有名利的视角,发现另一个如初生婴儿的自我吧!

(指导教师:陈  静)


【点  评】文章讨论了“静”的含义。将静的意义归结为一种美,一种力量,一种心情,一种自我审视。这样的分析没有明显的逻辑问题,虽然不一定全面深刻,但足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在语言表达上,文章旁征博引,富于文采,作为中学生作文来说,已经十分可观了。

124802127.jpg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胡租倞(安徽省无为中学高二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题记 

夜依旧那么静,静得那么刻意,静得那么顽固,仿佛是在掩饰。一如黑暗总带着浮于表面的沉默,殊不知微凉悄然的月光亦是无声地询问与诉说——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回声在夜的海面上沉浮,传得那么久,传得那么远,没有回答。许许多多的人听见过,许许多多的人询问过,许许多多的人失神过,许许多多的人茫然过。不曾知道他们在何处,不曾知道你在何处。在无数平行世界的交替里,历史轮番上演,螺旋形地上升,在回忆与虚幻中重复着这亘古不变的问题。

他们在何处?

他们在回忆里踽踽独行。他们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浅笑,他们是幽州台上的怆然涕下,他们是灯月花阴的十年足迹……是回忆里的背影,是千年前的光。暗香浮动在他们的岁月,亦是今人嗅到的芬芳;春风绿过江南岸,亦抚过冰冷的金属世界。这沉默的月,凝视过他们热烈而迷茫的生命,也依旧跟随着如今迫切询问的灵魂——他们在何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日曾经照古人。

历史会依附在某些特定的事物上纵横古今来延续它的生命,仿佛世界是时间的载体,历史是时间的呈现。它连接了千军万马的秦和割据混战的三国,连接了长安的唐和杭州的宋,连接了人类千古轮回的欢喜与悲伤,连接了人类千年相似的无解与疑惑——他们在何处?

如今穿梭于城市森林中神色匆匆的行人再也见不到古时深情柔和的月亮,可这清凉无声的月,却陪伴过对酒当歌的古人。人类战胜了包裹在时间外面的一层久远的历史,却彻底输给了隐忍不露的漫漫时间。

二十四桥依旧在,桥边红药年年生,知是为谁生?

他们都退居于历史,隐居于时间,在今人的回忆中潇洒从容或郁郁难欢的生活。他们也不知曾经的他们在何处,他们也疑惑,他们亦茫然。他们不解何为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年年望相似。仿佛时间一路铺展开来,终点亦是原点。是变,还是不变?唯一永恒的便是这重复的问题——他们在何处?

真相似曾相识,却又如此令人无可奈何。

那么你,又在何处?

你是虚幻里一道真实的追光。是洛水河畔的惊鸿一瞥,是广寒宫中的日夜守望,是七月初七的银汉暗渡,是长生殿里的深夜私语……是梦是幻,是虚是假,是寻不到的身影,是看不见的踪迹。只是以自己的一厢情愿勾勒出圆满,粉饰真相,掩耳盗铃,千百年来无数人却乐此不疲。这是人类情感的共性,孔雀向东南而飞,有情人双双俱化蝶,即使是悲剧已成也要以六月风雪来祭奠,这再不能说是自欺欺人。是我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才对虚幻寄予希望,去追求明亮而遥远的月亮。

曾读过一句话:世界明目张胆地不公平,好在,再卑微的凡人也能保持偏执的权利。自己制造幻象是人类守卫内心的最后一道屏障,那个世界只有自己与不可触的“你”。“你”是我的分身,我是“你”的主宰。人们可以自由创造内心世界的模样,是没有出口的迷宫还是一堵刀枪不入的城墙。这个世界最易建立也最易崩塌,可以在沙漠里拔地而起,也可以在一瞬间灰飞烟灭。是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想象中的浮世浮城。只居于其中的“你”,最易得到,也最易失去。即使“我”创造了“你”,也不知“你”何时会改变,何时会消失,只能徒劳地一遍又一遍如子规啼血——你在何处,你在何处?

幻想是一剂良方,可以弥补生命中的欠缺,把一切不完美填以充分的希望使世界总是有着美好的外表;可幻想亦然是一盅毒,它只是暂时麻痹了真相,让人看不真切才误以为圆满。当时间将虚像一点点剥离,憧憬也将慢慢淡去。

可又何妨?小小的一片叶子可以遮住整个世界,那么虚幻何尝不能掩饰真相。对于“渺沧海之一粟”的人,单薄的力量承担不起所有现实的重负,那么自己闭双眼于黑暗中的臆想是以减轻悲伤。梦只会消散,却永不消失。七分真实三分幻,未尝不是人间至味。何必寻遍浮城,只为找到“你”在的地方?

他们在何处?在回忆的灰烬里。

你在何处?在虚幻的浮世中。

他们曾经真实地来过,如今却了无踪影,你不曾真正离去,却从未出现过。他们是湮没的古城遗址,你是飘浮的天空幻城。可他们和你什么时候才能乘着那穿行于时间,亦真亦幻的月光归来呢?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可能一个真正的问题不需要答案,它本身就是结果。

或许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分清天上月与眼中月的区别,都误以为眼见即是事实。疏不知,往往最明亮最渴望得到的事物,才最不真切。

有太多人去追求那不知真假的月,在回忆里苟延残喘,在虚幻中举步维艰。人类世世代代对自身与月光的询问,在虚幻与现实中的徘徊,都是因为太迷恋遥不可及的光亮。曾用心去追求,直到走得精疲力竭才在依旧离它千里之外的荒野上恍然大悟,毕生所求的,不过是眼底一泓清凉如水的光。所以才会有不甘,才会有懊恼;但也会有不悔,也会有依旧热爱。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看清了,明白了,渗透了,参悟了,从回忆里抽身,从虚幻中醒来,最后,乘月而归。

归处是真正的终点。

纵然没有求得那一轮月,但也沐浴过她的光。那光,指出一条存在于如今和回忆、虚幻和现实中的路,通向真正的人、真正的心。在时光不老的宇宙中做一颗按规则运转的星球,在月光与大地之间找到一条不偏不倚的路,一路行走,一路听见遥远的回声: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正是这永恒的疑惑,永恒的追求,人之所以为人;正是不再询问,不再沉醉,英雄之所以为英雄。

他们笑着与天边的月作别,看见依旧有那么多人向着她的光奔去。

不知乘月几人归?

(指导教师:汤广文)


【点  评】这是一名善于思考的小作者,他思考了现实与存在、历史与文化、真实与虚幻等诸多问题,他追寻历史、追寻回忆,最后思想的种子却轻轻地落回了现实的土壤,笑着作别“天上月”,“归处是真正的终点”。作者的思想遨游天地、飘忽四方,使文章具有了开阔的格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甚为难得。全文用诗化的语言牵引哲思,行文流畅自然,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掩卷沉思,韵味无穷。


更多阅读
  • 商诚飞:相遇在春野(第21届叶圣陶杯..

    2024-04-08

    又是严冬,天空泛起一丝绯色,寂静的阳光悄无声息地透过薄雾,铺染了整座苏州城,没起大风,也未落霜雪。可无形流动的.. 查看详情
  • 陈彦羽:《在水一方》(第21届叶圣陶..

    2024-03-25

    “这个作品应该是协奏曲,四分之二拍,节奏还挺快。a小调,小提琴主奏,有大提琴,中提琴,贝斯的和声。有点耳熟,像是莫.. 查看详情
  • 林伊莎: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二十届..

    2023-12-26

    文学有太多的表达形式了,我把它称作真挚的诈骗,狡猾的微醺,赤裸的暖昧,不清和斑斓的精神勾引。.. 查看详情
  • 常景皓:花自飘零水自流(第二十届叶..

    2023-12-22

    立于湖畔,一席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发乌黑如泉,化黑眸韵律其间,如花事般绚烂的一生,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