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指津
-
09-062017
鲁迅:作文秘诀(1)
我们常常听到: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在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全没有,逢蒙杀羿(2)就是一个前例。逢蒙远了,而这种古气是没有消尽的,还加上了后来的“状元瘾”,科举虽然久废,至今总还要争“唯一”,争“最先”。遇到有“状元瘾”的人们,做教师就危险,拳棒教完,往往免不了被打倒,而这位新拳师来教徒弟时,却以他的先生和自己为前车之鉴,就一定留一手,甚而至于三四手,于是拳术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
09-062017
教育与人生
天下最可怜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不认识自己。有的人因为不认识自己的缘故,走入歧途,一切堕落,事业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何等的危险。 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单是自我,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单是被认识的客体,也不能认识自己:必须明白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了环境,方能认识自己。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环境。
-
09-062017
阿 菊(叶圣陶小小说 附写作借鉴)
小说讲述了一个八岁男孩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是他“生活史里最重要的一页”。这一天在学校这个“光明空阔透气”的地方,原本生命力孱弱的阿菊,犹如一棵细弱可怜的幼芽得到了适宜的环境,从此就可以生长。着重描绘了阿菊和女教师两个人物形象,平淡中藏奇崛。
-
09-062017
叶圣陶的50句作文箴言
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
-
09-062017
我编《中学生》的那些年
1952年3月,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由出版总署撮合,开始商量合并。开明书店当时有三种刊物,一种是《进步青年》,读者对象是高中和高中以上学生,一种是《开明少年》,读者对象是初中学生,还有一种是《语文学习》。先是在上海解放之前,开明在北京创办了《进步青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北京的《进步青年》和原来的《中学生》合并,用《进步青年》作刊名,刊名下边注上一条:“原名《中学生》”,仍在上海出版,由张明养先生主编。1950年,开明书店的经理部和编辑部迁到北京。明养先生暂时不能来北京,《进步青年》改由贾祖璋先生主编;《
-
09-062017
叶圣陶:写作什么
国文科牵涉到的事项很多,这儿只讲一点关于写作的话。分两次讲,这一次的题目是《写作什么》,下一次的题目是《怎样写作》。我的话对于诸位不会有直接的帮助,我只希望能有间接的帮助。就是说,诸位听了我的话,把应该留心的留心起来,把应该避忌的随时避忌,什么方面应该用力就多多用力,什么方面不必措意就不去白费心思。这样经过相当的时候,写作能力自然渐渐增进了。
-
09-062017
叶圣陶:怎样写作
这一次讲的题目是《怎样写作》。怎样写作,现在有好些作文法一类的书,讲得很详细。不过写作的时候,如果要临时翻查这些书,一一按照书里说的做去,那就像一手拿着烹饪讲义一手做菜一样,未免是个笑话了。这些书大半从现成文章里归纳出一些法则来,告诉人家怎样怎样写作是合乎法则的,也附带说明怎样怎样写作是不合乎法则的。我们有了这些知识,去看一般文章就有了一枝量尺,不但知道某一篇文章好,还说得出好在什么地方,不但知道某一篇文章不好,还说得出不好在什么地方。自然这些知识也能影响到我们的写作习惯,可是这种影响只在有意无意之间。
-
09-062017
高扬“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旗帜
7月14日上午,特级教师、大赛评委钟湘麟代表组委会作《沿着“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道路前进》讲话,就“新作文”的写作理念、思路与方法进行首次阐释,并指导决赛。特予刊发,供师生及研究者参考。
-
09-062017
名家论语言:语言纯真显魅力
古来文章家爱谈文气,有种种说法,似乎很玄妙。依我想,所谓文气的最实际的意义无非念下去顺当,语言流畅妥贴。念不来的文章必然别扭,就无所谓文气。现在我们不谈文气,但是我们训练学生说话作文,特别注重语言的连贯性,个个词要顺当,句句话要顺当,由此做到通体顺当。这跟古人谈文气其实相仿。语言的连贯性怎样,放到口头去说,最容易辨别出来。修改的时候“念”稿子大有好处,理由就在这里。
-
09-062017
名家论文风:清风宜人扑面来
慷慨激昂,感情激发,甚而至于谩骂,这是一种态度。叙事说理,完全理智,像法官下判词那样严谨,这是一种态度。并不遏抑感情,但是也不让感情过分放纵,对于该受责备的人给他责备,但责备里头含着宽恕的心情和深切的期望,这又是一种态度。……只觉得作者怀着一颗热烈的心,那心的跳动绝不比请愿学生弱一分一毫,但是他却把它按捺住了,只用一些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越平淡,越是耐人寻味,于是我们受到了深切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