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获奖佳作

寻常巷陌不寻常(十七届叶圣陶杯初赛佳作)

2019-09-19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分享新闻到:


timg.jpg

寻常巷陌不寻常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祁佳明

 

晚饭后,我沿着临顿路散步。正值晚高峰,主干道上车水马龙,繁华又喧嚣。

路畔一家沿河的灯笼店颇为别致,我不由得驻足挑了一盏纸灯笼。正欲付款,却无意瞥见了一座石桥。说来奇怪,那桥并不引人注意,可是只要你将目光扫过去,就再也移不开了。

 桥的这一头连着临顿路的车水马龙,那一头则通向一条悠长的陈旧巷陌。这巷陌沉默地半隐于夜色中,来来往往的车与人和它擦肩而过,无一人驻足停留。只是不知为何,此时我透过夜色望去,竟品出了一番古老的流韵,令人为之着迷。

老板娘注意到了我的失神。她也不问我是否听得懂,便用吴侬软语向我介绍:“那条巷子叫蒋庙前。”她的语气漫不经心,仿佛那巷陌极为寻常一般。

 想来也是,外地人或许会被这种粉墙黛瓦、青石板路的老巷陌所吸引,可是对于苏州本地人来说,这样的巷陌实在是很寻常随处可见,满城皆是,古老陈旧,住起来远不如楼房舒服。

 我买下灯笼,望了望那仿佛在向我发出无声邀请的古巷口,转身向石桥走去。

一踏上石桥,身后浮浮沉沉的繁华灯光一下就沉淀了下来,只余深深的夜色与一颗瞬间安静的心。下了桥踏入巷中,鞋跟便将青石板叩出清响。我提着灯笼,恍惚觉着自己进入了另一个水墨色的世界。

 一入这条名叫“蒋庙前”的巷陌,便发觉身侧立了一排清一色的黛瓦粉墙。就着夜色与灯笼,我判断这些老房子都至少有上百年历史了。有些房子的墨色飞檐下依稀可见雕花的门匾——虽非画栋雕梁,却也气度非凡。粉墙上挂了一块蓝色说明牌,我忙凑上前去看。

 结果细细研究下来,这里竟是潘奕藻故居。潘家乃大姓,苏州历史上一直有“贵潘”之说。在清朝,潘家出了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底蕴深厚。而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近代潘家人舍身护大克鼎、大孟鼎的传奇故事。全靠潘家人,“天下三宝”之二的大克鼎、大孟鼎才免遭日军毒手。而潘奕藻,正是潘家的第一代进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故人的风华,让这小小巷陌,一下增添了人文历史的厚重。

光是这一个潘奕藻故居,就极让我惊喜了。可我很快就发觉,蒋庙前里的惊喜,绝对不止这一个。

沿着“蒋庙前”前行,一会便能望见一个小园子。这个小园子乍一看也没什么特殊之处,若不是“七姬园”这个石碑,我绝对不会注意到它。

元末之时,张士诚在苏州称王,却终不敌朱元璋。城破之时,张士诚的女婿向朱元璋投降,而他的七个小妾却全部自尽。后人在此建了“七姬庙”。近代庙毁,只留下“七姬园”石碑和这个小土坡。

 我沉默良久。真没有想到,在蒋庙前这样一条“寻常巷陌”里,居然隐藏着这么多遗迹。过往的种种被时光冲淘成了历史的尘埃,它们这样安静地蛰伏在青石板上,只在有缘人踱过时,才重飏于人们心上。

 如果说在蒋庙前里,潘奕藻故居是人文风华的留痕,七姬园是历史过往的积尘,那么我眼前这座石质建筑,就是一方百姓千百年信仰的见证。

这座石质建筑远不比潘奕藻故居气派,也不如七姬园有故事,可它却是“蒋庙前”这个巷名的由来——这座建筑,名叫“蒋侯庙”。

蒋侯庙供奉的是蒋侯蒋子文。蒋子文乃三国时期孙权的部下,职位不高却深得民心。说来也是颇有深意——太多比蒋侯位高权重的人,都被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里。可这位蒋侯却被一方百姓虔诚地铭记着、供奉着,成了流传千百年的信仰。哪怕是至今,蒋侯庙灰扑扑的石门前依然插着零星的香火,让走过的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既是敬这位流芳百世的蒋侯,亦是敬那将千百年信仰代代相传的百姓。

继续沿着这条巷子往前走,我很快发觉,在蒋庙前里值得注目的,远远不止故居、旧迹、古庙这样的大型历史留痕提着灯笼踏着青石板,不必在意东南西北,随心而行,总会有收获一低头便能看见一口古井,井壁早已被时光磨得光滑,壁上人有残缺的篆书。那残字静静地在夜里睁大眼睛,似语还休。一个妇女正在井边提水洗衣,古井无声地倾诉,在“捣衣声中拂还来”;一侧眸便瞥见一扇极精致的雕花木窗,不知是否有过一双纤纤玉手,轻轻将它推开;一抬眼便能遥见一幢极其气派的民国洋楼,想必极有故事,只惜隔了座墙无法近观,叫人引以为憾……

如果说苏州城是一本书,那么摩天大楼万千繁华,都只是现于表面的装帧。这些看似寻常的巷陌,才是这座老城的精、气、神,是真正需要人们品读的文字。它们蛰伏于车水马龙人影僮僮的深处,却默默牵动着苏州城的文化脉搏。

 如果园林让人们觉得苏州精致,那么巷陌就让人们觉得苏州神奇。

 假如你住在养育巷,那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养育巷地铁口边,有个灰扑扑的小巷口,叫庙堂巷。结果有一天你翻了翻《姑苏晚报》里一篇介绍钱钟书妻子杨绛的文章,你才大惊——庙堂巷里竟藏着杨荫榆故居而杨荫榆是杨绛的姑姑,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任女校长,被日军推下吴门桥迫害致死。杨绛的父亲家也在这里,杨绛在这个巷子里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时光。

 假如你住在人民路,一天回家经过其貌不扬的“马医科”巷,结果瞥见了一座占地不大的小院子,漫不经心地一扫——这里居然是俞樾的故居曲园曾国潘是他的老师,章太炎是他的弟子,著名学者,朱自清的挚友俞平伯是他的曾孙,而他自己的书法大作《枫桥夜泊》被后人刻在寒山寺前的石头上,供万世瞻仰……

这就是苏州巷陌的神奇所在,这就是苏州城的神奇所在。数不清的达官贵人、探花状元、通儒学者,对这“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吴音圆”的人间天堂一见钟情。他们纷纷来到苏州,来到这些巷陌,隐居在粉墙黛瓦、寻常人家里,做起了“陶渊明”“林和靖”,留下了太多的履印。而后世的人杰们,也纷纷来到苏州城,来到这些巷陌里——他们一半是被苏州本身的魅力所吸引,一半则是为了追寻前辈的足迹。在这神奇的“循环效应”下,一代代人杰吟诵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江南好”“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踏着前人留下的文化履印走进了苏州,走进了这些巷陌里……文化履印在巷陌里层层叠叠,巷陌中的每一块砖瓦,都被赋予了深度和厚度。

 在这样的巷陌里,在这样的城市里,历史文化再也不是被陈列在博物馆的古董,与人们隔着冰冷的防盗玻璃;历史文化也不再是几A级景区里,人挤人才能窥见的,被栏杆隔离的“遗迹”,而是你可以在茶余饭后,买上一盏细描精修的灯笼,随心地乘着夜色信步,撷取细读的巷陌。这巷陌可以是你家后面的小巷,也可以是你常去买菜的小弄堂……它让你从庸庸碌碌中惊醒,让你满怀悸动与诧异地惊觉——我居然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巷陌里,生活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城市里,生活在这样深厚的文化里……

“吱呀——”我抬眸望去,原来是对面一扇雕花窗被推开,温馨的灯光扑面而来。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口,小眼睛好奇地盯着我看。我这才发现,这满巷的旧居并不是封尘的古董,大部分窗口都浮动着家的灯光,让人倍感温暖。就连之前我看见的那口古井,井中那百年前就滋养过无数人的水,至今还在洗衣妇的捣衣槌下流淌……那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蒋庙前,又多了几分寻常而温暖的红尘味。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无锡的惠远古镇了。前些年我曾去惠远古镇游玩,对那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动人的粉墙黛瓦印象颇深。只是到了晚上,偌大的古镇突然就有些黯然失色——整个古镇全靠路灯照亮。古镇已是空镇。路边一排好看的雕花窗里没有家的灯火,只余一片空洞的黑。

此时站在这蒋庙前中,站在这寻常的红尘味里,我心中油然生出些感动。我抬眸望向这“寻常巷陌”的尽头——那里浮动着苏州城的万家灯火。如果从苏州城上空俯视,你会震惊地发现,今天苏州的古城区格局,基本和宋代所绘的苏州城地图——《平江图》一致。甚至连当年战国时期,伍子胥建苏州城时的整体格局,至今也没有大改。历时千百年,不仅仅是“寻常巷陌”,连城市的格局都保存得这样完好——我想这才是这些“寻常巷陌”真正的不寻常之处,这才是苏州城真正的神奇之处。

 “寻常巷陌”中,依然漾着灯光的雕花窗仍旧被用来淘米浣衣的古井,以及巷陌尽头浮动的,苏州城的万家灯火……这一切都给我一种蘸满生机与希望的温暖——你看: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生活,都在蓬勃地被续写……

 夜色已深。我下意识地冲那窗边的小女孩一笑,然后整理好悸动的心,提起灯笼,走向苏州城的夜色深处,沿着巷陌继续前行……

 

指导老师高波

 

【点评】

    这篇游记散文超过了一般学生的笔力,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语言表达是一致的。如果园林让人们觉得苏州精致,那么巷陌就让人们觉得苏州神奇文章欲扬先抑,从“寻常巷陌”到“不寻常”,名人历史故事的引用与现代苏州的繁华相对比,思路清晰,层层递进,不仅把读者引入巷陌“其境”,而且深入“其历史精神”,牵动着苏州城的文化脉搏”,许多哲思佳句的描写与论述令人感叹,显示了作者具有丰厚的文化知识和语言功底是为初赛一等奖中的上乘之作


更多阅读
  • 陈彦羽:《在水一方》(第21届叶圣陶..

    2024-03-25

    “这个作品应该是协奏曲,四分之二拍,节奏还挺快。a小调,小提琴主奏,有大提琴,中提琴,贝斯的和声。有点耳熟,像是莫.. 查看详情
  • 林伊莎: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二十届..

    2023-12-26

    文学有太多的表达形式了,我把它称作真挚的诈骗,狡猾的微醺,赤裸的暖昧,不清和斑斓的精神勾引。.. 查看详情
  • 常景皓:花自飘零水自流(第二十届叶..

    2023-12-22

    立于湖畔,一席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发乌黑如泉,化黑眸韵律其间,如花事般绚烂的一生,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 查看详情
  • 山,我们的孩子(第二十届叶圣陶杯省..

    2023-12-20

    那一年,拉罕来到了西北边疆。 那背景是巨幅的,无声、苍凉,独属于山的伟岸身躯在云下起伏,空气中有干燥土尘的气.. 查看详情